新年到了,盘州市英武镇发业嘎村合作社的理事长李云斌算了算去年全村的收入账,不算不要紧,一算吓了一跳。过去的一年,全村农户参与刺梨、头花蓼、白芨种植和管护的劳务费达202万元、土地保底分成91万元,两项相加近300万元,农户户均收入6411元,人均收入1694元,比过去单纯种植玉米和小麦翻了一倍还多。这组数字让李云斌带领大家走共同发展道路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
发业嘎村是英武镇典型的喀斯特偏远贫困山村,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457户1730人,因缺水严重,交通不便,贫困程度深,多数村民只得外出打工。2016年6月,村支“两委”按照盘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发动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将2574亩土地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准备发挥当地土质好、光照好、无污染的优势种植刺梨等特色产业,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共同发展的新道路。
但村支“两委“的苦心起初并未得到村民的积极回应,就在合作社组织大家准备种植刺梨时,一些村民来到地里阻挠种植,说不把土地流转费先付了种什么都不行。面对部分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村支“两委“和合作社人员思来想去,认为要解开他们思想深处的疙瘩,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加入合作社,与合作社一条心,首先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李云斌的动员下,合作社理事会人员决定自己筹钱,先垫付了土地流转费再种植。第二天,合作社人员和村干部就带着现金来到地里,向涉及农户现场发放土地流转费。看到村干部和合作社人员为筹集这笔费用熬红的双眼,原来不支持的村民再也无话可说,他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村支“两委“和合作社不是闹着玩的,是真心实意想带着大家闯出一条新路来。部分村民从原来的不理解、不支持变成了“死心塌地”紧跟合作社。刺梨种植任务很快完成,全村八成土地被整合进合作社。
但是李云斌对此并不满足。在他看来,种植刺梨只是合作社迈出的第一步,合作社还有很多文章可作,中药材种植就是一项前景无限的产业。他带着合作社的同志到昆明、西双版纳等地的药材市场考察,在与贵州宏财公司合作搞好头花蓼种植管护的同时,积极发展名贵中药材白芨种植。他动员合作社和村支“两委”的8位同志每人出资11万元,从昆明引进白芨苗,采取反租倒包形式,以每亩100元价格租用合作社的土地种植白芨。看到合作社的同志团结一心,舍得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甚至不惜贷款、不辞辛劳地干,参加白芨管护的群众悄悄找到李云斌:“我们可不可以入点小股,和你们一起干?”“可以啊,你们入多少都行。”李云斌当初就想动员大家一起干,但怕大家顾虑多没敢动员,现在大家看到有了效益,都想加入进来,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于是大家一万两万的加入进来,一下就入了35户,最低的只投了500元。
“现在我在合作社打工,一天可以得到50块钱,我天天来,一个月能做足26天以上,能拿到1200元左右的工资, 一年下来也接近一万五千块钱,和在外面打工的差不多,比以前种庄稼就强得太多了。”提及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60岁的罗模秀高兴地说。
罗模秀的丈夫因患眼角膜炎丧失劳动能力,她家成了发业嘎村的贫困户,合作社一成立,她就把耕牛卖了,拿出全部土地加入合作社,一心一意给合作社打工。她家的10亩土地一年可以得到保底分成4000元,如果自己种苞谷,要化肥2000元,种子400元,烘苞谷的煤炭1000元,最少要100个工,还要养一头牛,算下来赔上劳力和养牛的钱不算,不仅收入非常低,不到现在的一半,而且非常辛苦。“加入合作社后不用风里来雨里去,比过去省心得太多、轻松了许多。”罗模秀对合作社带给自己的好处赞不绝口。
像罗模秀这样卖了耕牛专门给合作社打工的,在发业嘎村并非少数。土地入股合作社后,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只是喂养耕牛,无论怎么喂,一头牛一天也长不起50块钱,但在合作社打工一天就能拿到50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效益。其实,大家看到的还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村民看到了2000多亩刺梨和药材的效益,即使一亩刺梨一年只按1500元的效益算,全村一年光刺梨就能获得收入400多万元,户均超过9000元,是过去单纯种庄稼收入的3倍还多。
成立合作社,让发业嘎村踏上了新的发展道路。(许斌)
主办:中共盘州市委员会 盘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盘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黔ICP备17007820号 建设与维护:盘州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建议使用IE7.0以上,分辨率1024*768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泰得利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220034 网站咨询:0858—3636249 3639175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