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盘州市脱贫摘帽综合协调组 发布日期:2018-01-18 10:08:34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 大 中 小 ]
“六抓”发挥农技协会优势 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盘州市刘官街道红岩柑桔协会成立于2004年,位于刘官街道凉水井村,建有办公场所200平方米,种植面积3000余亩,共有会员210人,种植品种主要有南丰蜜桔、江西蜜桔、沙田桔、从江椪柑、云南建水椪柑等,每年可以提供市场的柑桔300万斤,实现产值6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210户681人增收致富,在盘州市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中起到龙头示范作用。
协会成立以来采用“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规范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业务培训、品种改良、试验示范等,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引导农民就业创业。种植农户平均每户年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少数典型科技示范户年均纯收入达4万元左右,其中110户330人依靠科技发展柑桔并种植林下矮杆经济作物而脱贫。协会于2009年申请注册了“盘北小蜜桔”商标,按照“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果品质量标准,统一柑桔品牌包装”的原则上市销售。在柑桔销售过程中,协会发挥信息优势,及时发布柑桔销售信息,构筑柑桔产销桥梁和纽带。
抓好协会组织建设。严格按照协会章程,持续抓好协会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柑桔协会,充分发挥柑桔协会的组织优势以及宣传、指导、策划作用。随着村级协会的发展壮大,柑桔协会的作用已经充分发挥出来。
抓好品种更新改良。协会结合本村实际,紧扣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在品种改良工作中,讲究工作方法,充分遵循柑农意愿,给予柑农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各种品种改良均由协会组织专班人员负责,改完一户,登记一户,并由柑农签字盖章,确保工作落实。
抓好精品示范园建设。为了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产业化之路,切实提高柑桔产量、改善品质,抓好柑桔精品示范园建设。协会在技术上全程指导,人力上给予支持。对柑桔园采取“五改”措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即:改善田间地头道路、改善施肥结构、改善种植密度、改良品种、改良土壤。控制水分,提高果品含糖量。使柑桔园实现增产,优质果品率达70%以上。
抓好生产资料供应。协会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利用农业项目建设,为会员免费发放生产资料。为降低柑农生产成本,协会统一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既保证了农资质量,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全年可以为柑农人均节约投入150元。
抓好技术措施落实。协会着重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管理技术,采用印发技术培训资料、入户指导、技术培训等方式,强化技术落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柑桔生产技术规程》,并将柑桔生产的技术要点按月历编制发放,让柑农切实掌握,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柑桔果面美化,着力推广物理杀虫技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加强柑桔大实蝇防治,提高了外观品质。狠抓柑桔管理工作、增糖技术,在培训中把种植技术要点、难点做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采用碟片教学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柑农的学习兴趣和保果主动性,使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抓好柑桔销售工作。为了让柑桔卖个好价钱,协会组织了柑桔销售专班,多途径助推柑桔销售。首先对柑桔的品种、数量质量、质量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推销。其次组织柑桔大户、协会外出拓展销路,将客商引进来。同时,在人际网络发布销售信息,把柑桔产品推广出去,并发动外出务工人员及时反馈柑桔市场行情,了解供求状况。通过一系列措施,会员柑桔销售情况良好。
通过不懈努力,红岩柑桔协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一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机结合,解决了农民信息渠道不广、信息不及时等问题,提高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二是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协会组织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等系列工作,柑农的科技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不仅提高了柑橘的产量、质量,还促进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随着柑桔产业化协会的逐步发展壮大,在农业生产中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如今,柑农有了问题就找协会咨询,有了难题就找协会帮助解决,给村干部出难题的没有了,大大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密切了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