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来源:盘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7-14 11:31:22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小 中 大
索引号 | 00946540-2/2016-01445 | 发文日期 | 2016-07-14 | 公开日期 | 2016-07-14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有效性 | 长期 | |
发布机构 | 365bet足球直播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将加快发展,百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也将快速增长,传统村落将面临各种开发行为的渗透和冲击,历史上民风淳厚、偏安一隅的传统村落保护形势严峻。
盘县妥乐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3
一、 规划背景 3
二、 规划范围 3
三、 规划期限 3
四、 规划编制依据 4
五、 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4
六、 传统村落性质 5
七、 规划重点 5
八、 村落名片 5
第二章 现状分析 6
一、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6
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8
三、不利影响因素分析 9
第三章 村落特征分析 11
一、 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特征分析 11
二、 村落传统格局特征分析 11
三、 传统建筑特征分析 11
四、 历史环境要素特征分析 13
五、 非物质文化活动特征分析 14
第四章 价值评估 15
一、 村落历史价值 15
二、 村落文化价值 15
三、 村落艺术价值评价 15
四、 村落科学价值评价 15
五、 村落社会价值评价 15
六、 村落经济价值评价 15
第五章 保护对象认定 16
一、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要素 16
二、村落传统格局要素 16
三、 历史建筑 16
四、传统风貌建筑 16
五、遗址遗迹 16
六、历史环境要素 16
七、非物质文化活动线路及场所 16
八、村域传统资源 17
第六章 保护区划 18
一、保护区划 18
二、分类保护控制措施 18
第七章 保护措施 20
一、村域传统资源保护 20
二、村落传统格局保护与整体风貌控制措施 20
三、建筑保护措施 21
四、古遗址保护 22
五、古树保护 23
六、古井保护 24
七、古桥保护 24
八、古墓保护 24
九、非物质文化保护 24
第八章 传统村落发展定位及产业规划 26
一、发展优劣势分析 26
二、发展定位 26
三、产业规划 26
第九章 空间布局规划 28
一、功能定位 28
二、空间结构 28
三、总体布局 28
第十章 支撑体系规划 30
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 30
二、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30
三、电力工程规划 31
四、电信工程规划 32
五、环卫环保工程规划 32
六、防灾减灾规划 33
七、旅游发展规划 34
第十一章 分期建设规划 36
一、近期建设与发展规划 36
二、远期建设与发展规划 36
第十二章 规划保障措施和建议 37
一、政策法规保障 37
二、管理机制保障 37
三、保护资金保障 38
四、规划保障建议 38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将加快发展,百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也将快速增长,传统村落将面临各种开发行为的渗透和冲击,历史上民风淳厚、偏安一隅的传统村落保护形势严峻。
2012年传统村落概念的正式发布及相应的制度实践见证了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传统乡土聚落保护的关注历程。传统村落概念的前身包括古村落、历史村落、传统乡土聚落、历史文化名村等,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至今已经公布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传统村落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分别于2012、2013、2014年公布了3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29个省共2555个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入选的村落有427个,居全国第二。
本次规划的贵州盘县石桥镇妥乐村,即是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录的村落之一。与妥乐村同时被列入的盘县境内的传统村落还两个: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大中村和盘县保基苗族彝族乡陆家寨村。
妥乐村的历史悠久,风景如画,2000年,妥乐村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妥乐村又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4年,妥乐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了有效保护盘县石桥镇妥乐村丰富而珍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悠久的文化,科学指导村落建设,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特编制《盘县妥乐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30)》 。
本次规划范围的划定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妥乐村的整体传统风貌、格局和环境。规划范围以妥乐古寨为中心,包括与古寨紧密相关的自然环境要素和历史环境要素所涵盖的所有区域,面积约为34.72公顷。东西两侧以后岩山和对门山的山脊线为界,北至妥乐古银杏风景区的景区大门为界,南至新寨门。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
4、《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实施条例》(2003)
7、《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8、《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2013)
9、《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12)
10、《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
1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2008)
12、《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
13、《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
14、《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2005)
15、《盘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16、《盘县石桥镇总体规划》(2009-2025)
17、《贵州盘县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2020)
1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1、保护为主、兼顾发展
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切实加强妥乐村的传统村落保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银杏资源为核心,正确处理村落保护与特色发展的关系,从传统村落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村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提升。
2、尊重传统、活态传承
严格尊重妥乐的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保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合关系,为妥乐的古树文化和屯堡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持续有效的文化空间。
3、符合实际、农民主体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针对妥乐村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政府、专家和村民的意见,全面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提高规划的实用性和质量。实现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多位一体。将传统历史与现代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旅游相结合,通过促进旅游发展,繁荣妥乐村的社会经济。
以妥乐村珍贵的古银杏资源保护为中心,严格保护“排屋层叠、树伴人家、前庙后村、妥河蜿蜒”的村落传统格局、特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和文化空间,塑造可以推向世界的“诗画妥乐”的村落名片,以妥乐“人树相依”的独特文化为核心,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增加旅游服务设施,形成集古寨游赏、民俗体验、科普休闲于一体的银杏乡里传统村落。
1、深度挖掘妥乐村的传统村落特征,剖析以“古银杏之乡”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优势与价值,科学认识妥乐村山环水绕的自然格局和历史格局,为古树文化、屯堡文化的传承提供基础条件。
2、明确保护对象,科学划定妥乐村的保护区划,全面制定妥乐村的自然环境、历史格局、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要素、古树景观、河谷水系、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具体保护措施。
3、围绕妥乐村居住条件的改善方向,重点提出传统建筑在提升建筑安全、居住舒适性等方面的引导措施。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措施,安排防灾设施。
4、正确认识妥乐村所在的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等相关建设活动对妥乐村的保护与发展的利弊因素,研究如何借力周边发展项目加强对村落的保护,同时避免过度的开发行为对村落传统格局和文化活动的冲击影响,对村落内部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合理组织旅游线路。
5、系统拟定妥乐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项目清单,为村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特色发展提供阶段目标、项目重点和实施时序。
树伴人家·诗画妥乐
1、地理位置
妥乐村隶属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石桥镇。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西南部,东邻普安、南连兴义、西与云南省宣威、富源交界,北与水城县接壤。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
石桥镇位于盘县东南部,西北距红果县城27公里,东北距盘县城关镇40公里,地处东经104°30′—104°35′,北纬25°59′—26°33′之间。东临民主镇,南接乐民镇,西与红果毗邻,北与水塘接壤。全镇东西最长为1.1公里,南北宽0.6公里。
妥乐村位于石桥镇的北部,距县城28公里,距石桥镇仅1公里。南接南冲村,东接鱼塘村和东冲村,西与鲁番接壤,北与西冲紧临。妥乐横亘于茶马古道途中滇黔锁阴的门户位置。区位优势明显。
2、自然环境
妥乐村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熔岩分布密集,山涧泉水为妥乐村的主要水源。村落内部地形总体呈峡谷状,西高东低,建筑坐西朝东,顺山势布局。村寨西北侧有一个古墓群,周边分布古罗汉松林。妥河从村寨东侧由北向南缓缓流过。妥乐村又被称为“生长在树根上的村庄”。全村有古银杏树1500多株,千年树龄以上的银杏树有有100多棵。
妥乐村属亚热带夏湿春干温暖气候区,热量足够,雨量充沛,雨热基本同季,光照充足,海拔在1053—1993米之间,平均海拔1700米,年降雨量在1450—153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全年无霜期280天,作物有效生长期较长等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3.6℃,暑期平均气温20~21℃;年降水量1535毫米;年均日照14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36%,光能资源充足。
3、社会经济
(1)妥乐经济状况以农业为主,主要靠银杏经果林特色产业,但是经济收入有限,每年每户人家依靠银杏产业的平均收入仅有2000元左右。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麻类、芝麻及其他油料作物;此外还有零散分布的梨树、桃树等果树。
(2)第二产业方面,妥乐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与石材资源,但为了维护古银杏树的正常生长,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村里从古自今祖祖辈辈均未在妥乐这片土地上建矿采煤,周边煤矿设在此处的一处通风洞,也早已被强制关闭。如今,尽管采煤来钱快,但该村村民却仍从事着传统的农耕,以保护古老银杏树形成的良好生态和发展银杏业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石材也不再允许开采(但现仍有一家在采石),所以妥乐现在基本上没有第二产业的发展。
(3)第三产业现主要为旅游业、农家乐餐饮等服务业,但还是在初级开发建设阶段,餐饮为农家乐,住宿设施数量少质量差。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给村民们出售银杏、农副特产、手工艺品、开设农家乐、农家小旅馆等带来无限商机。
4、历史沿革
妥乐的村名取其安妥快乐之意,由彝语演变而来。村落始建于明朝,距今约有600多年历史。妥乐村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089人。妥乐村原隶属于盘县乐民区,1984年撤并建后归属石桥镇。属石桥镇管辖。
村中的老人谈历史不离银杏树。600多年前,正是明将傅友德的军队在盘县境内屯戍,化军为民,开始代代繁衍的时期。村民多为南京籍,自称是傅友德那批军人(即明初朱元璋调北征南的军人)的后裔。那批军人来自以南京为省会的江苏,传统种植银杏历史悠久,南京籍的军人当初种下的银杏树,象征思乡怀乡之情。
5、民族文化
妥乐村的村民以汉族为主,村内民俗以屯堡文化为主,妥乐村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 故事及其传说、歌舞及乐曲、传统祭祖,祭树,祭山神的祭祀活动、大人狩猎、捉鱼、下雪堆雪人、滚雪团,农闲对歌,小孩打陀螺,跳海角、踢毽、躲猫猫、捞子、打泡团等活动民间娱乐。
6、公共服务设施
妥乐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几年前还基本属于空白,近几年来,得益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发展,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现有游客服务中心1个、村委会1个、公共厕所7个、集散广场5个,寺庙1座(传统建筑),公共服务设施较好。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妥乐村北部,是近期妥乐风景名胜区建成项目之一,建筑面积约1410平方米,但其外观与村落传统建筑风貌不协调,需整治改造。
村委会位于妥乐村的西部,建于20世纪90年代,建筑面积121平方米,与村落整体风貌较为协调,房屋较破旧需要整治改造。
公共厕所分散布置在妥乐村中心及外围地带,共40个蹲位,外观与村落整体风貌较为协调。
暂无专门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和垃圾转运站。
风雨楼位于妥乐村南部,是近期妥乐风景名胜区建成项目之一,建筑面积712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有一定差距,需整治改造。
7、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现状
妥乐村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自石桥镇通往妥乐的通村公路,村寨北面的连接道路的路面宽度为8-10米,为沥青路面,路面情况较好。村寨南面的连街道路路面宽度为5-6米,为水泥路面,路面情况较好。妥乐村内的步行道主要为石板路和木栈道,其中木栈道部分为近期妥乐风景名胜区建成项目之一,与村寨传统风貌较不协调。
(2)停车设施
在距离古寨约500距离的北侧,靠近游客服务中心附近,现有一建成的大型停车场,面积5300平方米,停车位约135辆,可以满足外来游览车辆的停车需求。该项目也是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之一。
(3)给排水现状
妥乐村的给水水源来自南冲水库,由南冲村市政给水管网接入村寨,除此之外,部分村民还有保持原有习俗取附近的高点泉水,以自重力方式接水入户。雨水排放方面,主要道路地段采用明渠收集排放,其他区域为随地面散排。目前暂无污水集中排放和处理设施。
(4)消防设施现状
目前妥乐村内没有设立专门的消防设施。
(5)电力设施
A、电源
妥乐村的电源主要以石桥镇电路支路和其他乡镇电路的支路相结合的方式而引入村寨。目前国家对于农村的电网已经逐步改造,妥乐村已实现全网覆盖。
B、变电站
目前在妥乐村内共计有3个变压器供给使用:其中位于村委会附近的变压器用电负荷为100kva,位于小冲村附近的变压器用电负荷为50 kva;位于村北头的新农村安置点的变压器用电负荷为20kva。
C、送配电网
规划区内的供电来源除石桥镇外还有两处供电来源,目前供电情况相对稳定。输出方式主要依据地形起伏以电线杆架空方式结合实际进行输出和配送。
D、电网特点及存在问题
目前村域范围内的变压器共计三个,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但从现状来看,村落内电线杆遍布,严重影响了村落整体风貌和村落的建设。
(4)妥乐村电信现状
妥乐村目前电信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有线网络已经接入村寨,可以满足村寨生产生活和旅游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是尚未建设覆盖村寨的无线网络。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妥乐村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妥乐村的村落的整体风貌、传统建筑、遗址遗迹、历史环境要素和承载上述要素的农耕生态景观格局。
(1)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及历史格局保护现状
妥乐村地处群山环抱的峡谷地带,村寨传统格局主要包括前后山脉体系、妥河蜿蜒走向、峡谷田坝风光、坡地树屋相伴、前庙后村的格局特点。根据对现有格局的分析,总体保护状况基本良好,山体和坡地建筑的格局保持较好,集中分布千年古银杏林没有乱砍乱伐现象。但是妥河的走向和形态、周边的田园风光受到近期开展的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的一定冲击和影响,河流宽度在上游和下游部分均被拓宽为水库。
(2)传统建筑
妥乐村的传统建筑分布较多,规划范围内建筑共126栋,其中传统建筑共88栋,占总建筑数量的70%。现状传统建筑的风貌较好,但是质量普遍较差,需要进行修缮。同时,近期实施的妥乐风景名胜区建设,对古建筑的外观进行过维修,但是缺乏原真性,部分维修行为掩盖了历史信息,对传统民居的历史信息具有一定负面影响,急需尽快恢复。
(3)历史环境要素
妥乐村历史环境要素丰富,现有古井4口,古树1450棵,古桥2座,古墓1座,古驿道1条。
古墓:指张氏大墓群,现状保护较好,维持了其历史风貌。
古桥:沿妥河由南向北分布有2座古石桥,分别为上、下马桥,已有几百年历史,是古代茶马古驿道的必经之处,上马桥未改变其历史原貌,保护较好,下马桥改变了历史原貌,后期规划需要对其进行修复还原。
古驿道:妥乐现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古驿道约235米,石块铺装,2米宽。现状被破坏的古驿道长554米,其中一段大概39米长的路段被近期实施的妥乐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木栈道覆盖,其他的没有进行任何保护措施,后期规划要对其进行整体保护。
古井:主要包括上马桥井、大富井、下马桥井和龙井湾,上马桥井和下马桥井还保持着要有的历史风貌,保护较好。大富井和龙井湾采用现代材料混凝土对其进行的维修,改变了其历史风貌,后期规划需要对其进行修复还原。
妥乐村的历史环境要素的保存状况一般,古树生存条件差,古桥的历史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古驿道也受到一定破坏,古井缺乏保护措施,古墓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古树保护,分布较广的古银杏保护缺乏专项资金和技术支撑,很多古树呈现自然衰老现象,古树周围的硬化地面威胁到古树的生存环境,另外。裸露的树根的保护问题也需要重视。
古桥、古井的周边环境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期妥乐风景名胜区建成的杏湖、莲塘、河边木栈道和观景平台等休闲娱乐项目,对妥河沿线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古桥、古井和古驿道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4)古遗址保护分析
妥乐有2处古遗址分别是路家祠堂和瓦厂遗址。目前没有对遗址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妥乐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屯堡村寨背景下的汉族习俗。包括:语言、故事及其传说、歌舞及乐曲、传统祭祀活动、民间娱乐和以建筑前院坝和古树周围场地为主,具有典型的树缘特点的文化空间。
妥乐的语言为盘县话,直到今日当地居民仍然沿用;妥乐当地的故事及其传说和歌舞及乐曲通过口口相传的模式流传至今保护较好;妥乐的传统祭祀活动有祭祖,祭树,祭山神的传统,现在已经很少进行,不过其依然存在;妥乐的民间娱乐,随着土地开垦,林地减少,大人狩猎、捉鱼的方法已逐渐失传,但下雪堆雪人、滚雪团,农闲对歌,小孩打陀螺,跳海角、踢毽、躲猫猫、捞子、打泡团等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妥乐的文化空间主要是指促进村民之间密切联系的人缘、树缘所形成的文化空间,现状保护较好。
1、景区建设活动对传统村落风貌格局的破坏威胁
妥乐村从2011年开始进行盘县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在风景名胜区建设过程中,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风雨楼等服务设施,对传统建筑进行了外立面整治、对妥河沿线景观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建设。新建的游客服务设施的风格、传统建筑的外立面政治与村落传统建筑风格不协调,改造后的妥河景观与原有的田园风光本色有一定的冲突。该项目还在继续实施中,急需对其进行引导和调整,使景区的建设在不破坏村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2、村民对妥乐古银杏资源的深度利用认识不足
银杏全身都是宝,银杏除了观景效果外,而且还有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艺术价值。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银杏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残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银杏果实和叶片都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是妥乐村对古银杏的深度开发和利用远远不足,现状妥乐银杏产业主要以银杏果(白果)销售为主,是当地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辅以少量银杏叶销售,且大部分均为村民采集后零星售卖给来往游人;此外,银杏加工品有银杏酒、银杏茶等产品,但基本上没有相应的手工作坊,其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低,未形成产业规模,缺乏产业基础。
3、农家乐旅游开发层次低
在村庄大力发展旅游的前景下,村民也积极参与,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家乐,但是现状农家乐的开设没有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存在基础设施差,污水横流,用电杂乱等问题,安全、卫生隐患严重,而且对传统建筑和村落格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4、基础设施滞后
村庄内的道路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和改造,已有了初步改善,村庄南北都有通村公路与外部联系,能满足基本要求,但是村庄内部的缺乏消防通道,部分步行道需要修复。村落内没有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用电杂乱,安全、卫生隐患严重,对村落的传统风貌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1、世界活化石基地、中国古银杏之乡
妥乐村的自然景观以广泛分布的古银杏树为主要特征。村落内部及周边山体分布有成片的银杏林,上百年的银杏超过1500棵,1000年树龄以上的银杏有100多棵。银杏是新生代第三季冰川运动留下的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因此妥乐村素有“世界活化石基地、中国古银杏之乡”的美誉。
2、群山连绵、妥河蜿蜒
妥乐村选址所在谷地的东西两侧均为连绵高山,山体植被以常绿乔木林为主,既是古往今来的防卫屏障,也是妥乐村的生态屏障。两山之间的谷底中间部是走势蜿蜒的妥河,妥河两侧则分布了千亩良田。整体景观格局为南北开敞,东西围合。
3、长青罗汉松
与村内成片分布的银杏树相呼应,在古村北侧还分布有一片茂密的罗汉松林,也是村落古墓群的守望树林。罗汉松林与银杏林共同构成了南北呼应、阴阳契合的自然景观序列。
1、背山面水、左右维护
妥乐村的选址特征为背山面水、左右维护的格局。村寨位于妥河西侧的山坡地段,左右两侧均为可供防卫的连绵高山,西为后岩山,东为对门山,两山之间的谷底中央有妥河缓缓流过,沿河两侧为田园耕地,通道南进北出。主要建筑群的布局与妥河保持一定距离,是典型的近水利而避水患的选址布局,一方面方便生活生产用水,另一方面有火灾时可取用,房屋建造则沿山体坡度逐步抬高建设,避免洪水带来的自然灾害。
2、排屋层叠、树伴人家
妥乐村的传统格局以沿山坡等高线布局、地基层层升高的排屋建筑为中心特征。建筑群具有明显生长痕迹,从对门山视觉,可以清晰看出建筑与地形等高线的呼应关系。排屋建筑的东侧设有院坝,院坝前后则分布较为密集的古银杏树,呈现排屋层叠、树伴人家的独特格局。由此所影响,村寨内部的山路也沿着等高线形成了“之”字路网系统。
3、前庙后村、河贯桥联
妥乐村的传统村落空间以妥河为界,沿着下马桥进村路口,河流西侧分布成片民居,沿等高线逐级往上成排布局,河流东侧则布局了一座寺庙,名曰西来寺,形成了前庙后村的分区格局,居住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隔河对望对望。历史上的进村道路均位于妥河东侧,而居民点均位于妥河西侧,因此形成了自南向北的多座古桥,其中与妥乐古寨紧密联系的是上马桥和下马桥,进入古寨的空间限定节点。
妥乐村内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包括寺庙和古民居,明代及明代以前的建筑共8栋,占总建筑的5.4%,清代建筑17栋,占总建筑的11.4%,民国建筑46栋,占总建筑的30.9%。所有建筑的布局都能很好地处理与古银杏树的关系,由于古银杏树分布密集,妥乐村的民居建筑大多不设厢房,村寨在古银杏群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实现了古树与村寨的完美结合。
1、建筑形制
妥乐村的传统建筑主要包括一字排屋和四合院两种类别,并以一字排屋为主、四合院为辅。一字排屋是妥乐村居民通常采用的建筑形制,首先以三开间的一字排屋为基本单元,随着家族的发展和壮大,在建筑的左右两侧扩建,形成了长条形的建筑平面。四合院在妥乐村的分布较少,包括村前的四合院和后村坡地上的张氏四合院。
2、建筑结构及功能特点
妥乐村的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以木结构穿斗式为主,随着建国前后的当地瓦厂的发展,青砖在建筑的山墙应用增多,出现了一些砖木结构。
建筑层数多为两层,一层为主要的居住活动空间,二层为储藏空间。多数还设有“地间”,是建筑一层平面与坡地之间形成的夹角空间,多作为牲畜饲养空间。因此一般建筑都设有石材基座,设置台阶与院坝相连,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
3、建筑材料及装饰
妥乐村的传统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石材、夯土、砖、小青瓦等。木材为主要建筑主体支撑材料,石材主要用于地基处理和地间建造使用,屋顶都为小青瓦。历史久远的民居建筑的主柱截面为正方形倒角截面,别具特色。檐口装饰较为简单。
4、典型建筑
(1)路氏长屋
路氏长屋位于村寨西南部的坡地,是妥乐村内最长的建筑,该建筑坐西朝东,共有9开间,陆续建于不同的年代,最早的祖屋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建筑主体结构为穿斗式木结构,悬山坡屋顶,覆青瓦,正脊两侧鳌尖并中设腰花,建筑山墙和后墙的维护结构为夯土和竹篾。墙窗均为实质木板,无窗花。
(2)西来寺
西来寺始建于1632年,与盘县水塘镇丹霞山护国寺并称古盘州两大名寺庙。西来寺位于村前妥河东岸山坡上,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为一组四合院建筑,主体建筑为前后两幢面阔三开间穿斗式木结构的殿堂,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小青瓦覆盖,正脊吻兽制作精美。殿前有一株千年古桂花树。
(3)张氏四合院
张氏四合院位于村后山坡较高位置,该处地势较为平坦,为两进院设置,穿斗木结构,该建筑初建于明代,坐落于四阶石板台阶之上,也是村内历史较为久远的民居建筑。建筑为悬山式坡屋顶,覆青瓦,主体建筑为三开间穿斗式木结构,明间略高于次间,正脊两侧鳌尖,厢房设有两层。房前屋后古银杏分布密集。
5、建筑遗址遗迹
妥乐村有两处较为重要的建筑遗址,路氏宗祠和瓦厂遗址。路氏宗祠位于村落中部的车行道西侧,20实际90年代因修建公路拆除,现存宗祠古石碑一块。瓦厂位于村寨南侧的山坡上,其出产的砖瓦曾是当地和周边村寨建房的主要建材提供点。现瓦厂不存,留有部分地基。
1、古银杏树群
妥乐村被称为“世界古银杏之乡”,村内古银杏树分布密集,共有近1500棵,银杏树是古老孑遗植物,是冰山时代留下来的古老树种,主产我国,属于二类珍稀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其中具有千年历史的有一百多棵,树龄最大的树王有1500多年历史,位于村寨的中心位置。全村每棵银杏树都有其独特的外观向四周延展,以展示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妥乐村的祖先在族谱中规定:木不成株,枝叶何盛,毁树者罚跪,砍树者棒打。正是妥乐村祖辈们对古银杏树的保护和重视,妥乐村也逐渐形成了“人树相依”的树文化。
2、古桥
沿妥河由南向北分布有了多座古石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上马桥和下马桥,这两座桥已有600年历史,是古代茶马古驿道的必经之处,相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时就在下马桥处下马步行至上马桥再骑行离开,所以称之为下马桥和上马桥,也正因为如此,自那以后,妥乐人便有这样一个规定:“无论是谁,到了下马桥都得下马穿过村子后到上马桥,才可以骑马离开”的规定,这个传说,没有文字的记载,没有强硬法律规定,却在妥乐人家代代相传,给这两座历史悠久的古桥添上了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现场调研显示上马桥未改变其历史原貌,保护较好,下马桥受到一定破坏,后期规划需要对其进行修缮还原。
下马桥位于妥河的东南角上,又名金桥,古时候由南侧方向进入妥乐的外乡人下马步行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体现对妥乐的敬意;另一层含义的在于寄托人们希望明天生活更加富足的美好愿望。下马桥为石砌拱桥,桥面近期经过处理,现为打磨豆瓣石铺装。
上马桥又叫爱情桥,为石砌拱桥,桥宽2.5米,长约10米。上马桥工艺精湛,历经沧桑岁月而横卧不倒。这座横卧在妥河上的上马桥具有它独特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蕴含在里面的故事,还因为河岸边上攀沿着石桥横跨妥河的古银杏树根,可以说上马桥是树根与石块的结合体。
3、古驿道
妥乐村内分布的古驿道约1公里长,属于茶马古道的一部分,其中现状保存较好的古驿道长约300米,铺装材料为当地特有豆瓣石,宽度约2米,古驿道与古银杏树的根系盘根交错。古驿道分三段布局:第一段古驿道始于下马桥,止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第二段古驿道始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往上延伸至树王处,横穿民居群,止于东侧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交叉处。第三段古驿道位于上马桥处。
4、古井
山泉为妥乐村的主要水源,泉水甘甜,流水不断,在妥乐村一共分布有四口古井,分别为大富井、上马桥井、下马桥井和龙井湾。四口古井中,上马桥古井和下马桥古井已经失去其历史功能,大富井和龙井湾还在作为妥乐村生活水源进行使用。上马桥井和下马桥井现状保存较好,其结构构成、选择特点、施工工艺、石块雕花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大富井和龙井湾的局部材料和周边环境与整体风貌不相协调。
5、古墓
妥乐村的村寨北侧分布有一处集中古墓群,与墓前的罗汉松林伴生。自村寨周围还零散分布有年代久远的路氏、张氏等古墓。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张氏大墓,其规模宏大,除了墓主人的墓外还包含他两个妻妾的墓。古墓原始格局清楚,墓碑保存完好。院墙石块在“破四旧”被拆除,龙门劵拱为整石雕刻,墓碑保存情况较好,墓顶有盗洞痕迹。
非物质文化是妥乐村人民在长期的观察自然、改造自然、社交活动、宗教活动、口头文艺创作等多方面的活动中积累的人文成果,其具有娱乐性、技术性、固定性、特定环境性等特点得以流传,妥乐村的非物质文化包括语言、故事及其传说、歌舞及乐曲、传统祭祀活动、民间娱乐和文化空间。
1、语言
妥乐人说的是盘县话,盘县正统方言在老百姓口语中使用频率较大。俗语、歇后语在民间口语使用较多。
2、故事及其传说
故事传说在妥乐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的,另一类是本土的。外来或本土故事传说之所以能在民间口口相传,一是它涉及面广,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些还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美好追求和愿望。
3、歌舞及乐曲
妥乐的传统舞蹈除巫师、驱魔怯鬼,较有特色的要数板凳舞和钱棒舞。板凳舞以当地配八仙桌吃饭的长条凳做道具;钱棒舞以长竹筒配以串好的铜钱为道具,舞起来,时而如金鸡独立,时而如蛟龙入水,时而似龙腾九霄。道具虽取材简单,但都反映出农民丰收和翻身做主的喜悦之情。
妥乐的民间乐曲和其他民族民间乐曲一样,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许多山歌、小调、孝歌、唢呐调、念经调、道士说唱等在妥乐、乐民、响水、民主等地都差不多,起源无法考证,不能说是妥乐独有,但内容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色是值得肯定的。
4、祭祀
妥乐有祭祖,祭树,祭山神的传统,起房、盖房、建庙、埋坟都讲究风水,人们认为凡古树下都有山神老麽麽,是碰不得的。这些活动都反映出老百姓原始而朴素的思想意识。
5、民间娱乐
随着土地开垦,林地减少,大人狩猎、捉鱼的方法已逐渐失传,但下雪堆雪人、滚雪团,农闲对歌,小孩打陀螺,跳海角、踢毽、躲猫猫、捞子、打泡团等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6、文化空间
妥乐的文化空间主要是指促进村民之间密切联系的人缘、树缘所形成的文化空间,现状保护较好。
妥乐村作为一个传统村落,保存了贵州屯堡村落相对完整的、真实的历史遗存,同时附带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完整的体现了当地传统民风民俗,见证了自明清代以来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妥乐村巧妙布局的村落建筑和古银杏树所构成的人数相依的生存环境,体现了典型的树文化特征,拥有世界上分布最为集中的千年古银杏林,是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展现的是当地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博大情怀,堪称“世界的活化石基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乡土聚落与自然生态共生的典型表现。妥乐村还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是屯堡文化的活载体。
妥乐村的人树相依、屋树相伴的场景,展现了典型的乡里人家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艺术家创作基地氛围,得到了摄影家、画家和诗人的高度赞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妥乐村具有完整的家谱体系,古银杏作为第三季冰川的孓遗植物,是植物活化石,村落建筑与山坡地形契合巧妙,建筑与山水的关系和谐,在历史记录、植物科学、建筑选址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妥乐村是一个传统村落,大部分居民以汉族为主,其具有的屯堡文化,得以保存及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妥乐村现状产业主要是旅游业,加上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其中相当一部分收入来源于本村得天独厚的古银杏经济,主导产业还是第三产业,旅游业开发逐渐完善中。但随着妥乐村的建设发展,其旅游业的发展和古银杏产业的发展,其经济价值必将大大提升。
妥乐村所处自然环境独特,群山连绵、妥河蜿蜒,在此基础上生长的成片古银杏林和古罗汉松林,与喀斯特地形地貌共同构成了村落特有的自然景观要素。
妥乐村村落传统格局要素包括三个层次,一为背山面水、左右维护,二为排屋层叠、树伴人家,三为前庙后村、河贯桥联。
妥乐村内无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前期调查,规划建议的历史建筑21栋,包括:1号建筑、5号建筑、18号建筑、20号建筑、21号建筑、26号建筑、27号建筑、31号建筑、34号建筑、38号建筑、45号建筑、46号建筑、51号建筑、55号建筑、69号建筑、70号建筑、75号建筑、81号建筑、86号建筑、87号建筑、88号建筑。
妥乐村传统风貌建筑共计67栋,分别是2号建筑、3号建筑、4号建筑、6号建筑、7号建筑、8号建筑、12号建筑、13号建筑、14号建筑、15号建筑、16号建筑、17号建筑、19号建筑、20号建筑、22号建筑、23号建筑、24号建筑、25号建筑、28号建筑、29号建筑、30号建筑、32号建筑、33号建筑、35号建筑、36号建筑、37号建筑、39号建筑、40号建筑、41号建筑、42号建筑、44号建筑、47号建筑、48号建筑、49号建筑、50号建筑、52号建筑、53号建筑、54号建筑、56号建筑、57号建筑、58号建筑、59号建筑、60号建筑、61号建筑、62号建筑、63号建筑、64号建筑、65号建筑、66号建筑、67号建筑、68号建筑、71号建筑、72号建筑、73号建筑、74号建筑、76号建筑、77号建筑、78号建筑、79号建筑、80号建筑、82号建筑、83号建筑、84号建筑、85号建筑、89号建筑、124号建筑、125号建筑。
妥乐村拥有2处传统建筑遗址,分别是瓦厂遗址、路氏宗祠遗址。
妥乐村历史环境要素丰富,现有古井4口(上马桥井、下马桥井、大富井、龙井湾),古树1450棵(都为古银杏树),古桥2座(上马桥、下马桥),古墓1座(张氏大墓群),古驿道1条。
妥乐村的非物质文化线路主要围绕妥河及村寨古驿道展开,主要文化空间以建筑前院坝和古树周围场地为主,具有典型的树缘文化空间特点。 妥乐村主要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语言、故事及其传说、歌舞及乐曲、传统祭祀活动、民间娱乐活动。
妥乐村的村域资源相对集中且丰富,具有奇山、异洞、清泉、溪河、天然林、古树名木、宗祠墓园、古庙宇、遗址遗迹等类型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妥乐村寨核心区域、野猫箐区域、云边坡区域、卧棚岩区域、天池区域、仙人庙区域、小冲区域、二屯岩——小马洞区域、主干道区域、妥河区域、牛角营—小梁子区域。其中的一千多株古银杏集中连片,古朴雄风,世所罕见,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妥乐村各类传统资源包括:古墓群、西来寺、路家祠堂、古银杏林、妥乐村寨、野猫洞、天池、张德宏大墓、小冲、仙人庙、大洞、古驿道、白虎头、小冲、小石桥(上马桥、爱情桥)、大户水井、下马桥、牛角营山、鸡冠石山、卧棚岩、路家祠堂、野猫洞、双梁坑、腾飞桥、功德桥、福乐桥、濮家坟山、风雨楼、罗汉松林等。
在分析和研究其价值特色的基础上,根据现存历史古迹和的分布情况、完整程度,采用“整体保护,分区对待”的原则,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本规划将妥乐村保护界限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1、核心保护范围:是指传统建筑和古银杏群较集中的区域,北至莲塘南侧,南至村委会,东至西来寺,西至张氏四合院,是妥乐发展至今村落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保护相对完整的部分。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14.2公顷。
2、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为保护妥乐的历史环境景观,针对妥乐核心保护范围外的村庄建设用地建设划定的控制区域,北至游客服务中心,南至新修的寨门,东至对门山山脊,西至后岩山山脊。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0.5公顷。
3、环境协调区:为最大限度保护妥乐村的整体历史环境景观,本次规划将环境协调区扩大至整个妥乐村的村域范围以更好保护传统村落自然景观格局。东临民主镇,南接乐民镇,西与红果毗邻,北与水塘接壤。环境协调区面积为:250.5公顷。
1、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控制措施
核心保护范围以保护与修复为主,对区内建筑实行局部改造和内部更新,确保区内建筑、街巷及空间环境要素不受破坏,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对于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按照当地的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建造和改造。区内现有影响历史古迹及村落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
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等与村落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A、根据“抢救第一”的原则,首先修缮毁坏较严重的重要历史建筑,并做好详尽的修缮记录。
B、对本区内所有与村落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应进行整治和改造。
C、对于传统民居,允许村民重新装修内部,改善厨房、卫生间、淋浴等设施,但不得改变建筑外观和院落格局。
D、禁止使用与村落环境不协调的现代门窗式样,禁止使用与古村不协调落不协调的店招、灯箱等装饰。
E、为了改善村落景观,该区域的重要地段管线入地。
F、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水系、农田和宅旁菜地都是古村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保护。
G、核心保护范围内禁止外来游览车辆进入,统一停放在核心保护范围北侧的停车场内。
H、清理并保护该区内的空置地,若需修建,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其外观造型和空间格局必须与传统村落的风貌相协调。新建、改建建筑层数不超过2层,建筑高度不超过6米,且不遮挡后面的建筑。
2、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控制措施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建设并重,主要用以控制保护区周围的环境,使区内的建设活动不对村落造成干扰。区内的新建或更新改造建筑要延续历史风貌特征,必须按照当地的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建造和改造。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整个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筑应鼓励按照二到四层传统民居形式进行建造,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己有建筑,应停止其建设活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予以改造或拆除。
A、新建建筑应遵循传统村落的格局和尺度,与传统民居相协调。建筑色调与环境融合,建筑风格需符合地方特色。建筑层数控制在4层以下,建筑高度控制在13米以内。不得破坏传统街巷格局、空间尺度,不得遮挡古村落与周边环境要素的视线通廊。
B、建设控制区与核心保护区街巷有对景关系的建筑,其体量、色彩、材质要保证景观的延续性。
C、建设控制区内的少量历史建筑仍需按照核心保护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模式进行保护,其功能可以相应调整,内部设施可以改善。
D、保护好古村落的生态环境,防止水系污染,维护古村落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E、建设控制区内的古树名木、水系、农田和宅旁菜地都是古村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保护。
3、环境协调区保护
环境协调区以建设发展为主,区内建筑要与整体历史环境尽量协调一致,不产生明显的视觉冲突。保护山体、河流等地形地貌,增加绿化抚育力度,恢复植被,不得进行开山挖石、挖土的活动。
(1)应加强区域内植被的种植与保育,注重周边山体环境与景观,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护屏障和绿色背景。
(2)环境协调区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景观建、构筑物和新建、改扩建民居的活动,必须经过专业部门设计并报管理部门审批。
(3)环境协调区内要严格限制各种有污染和不良环境影响的建设。
1、山体保护:重点保护马山凹、后岩山、对门山等山体。对周边群峰进行整体保护,不得人为破坏植被,严禁开山、伐林等人为活动。
2、水系保护:加强对妥河及村寨中的三条溪流的保护,注意保持水域环境的清洁,避免水体污染。加强河岸的绿化与美化,打造滨水休闲环境。
具体保护措施:
(1)河道使用功能包括排洪、取水和水景观等。
(2)河道应保障使用功能,满足村庄生产、生活及防灾需要。严禁采用填埋方式废弃、占用河道。
(3)严禁在河道内倾倒垃圾、建筑渣土。
(4)村庄内部或临近村庄的水体可结合村庄布局进行景观建设,包括修建水边步道、开辟滨水活动场所、局部设置亲水平台及修整岸边植物等内容。
3、景观植被保护:保护村域内的古树名木、大树,银杏树群和罗汉松林,对古树名木及时挂牌,严禁砍伐、截枝、搭建和损坏树木,发动鼓励群众参与到景观植被的保护中。
4、墓葬群保护:对山体周边的墓葬进行清理,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葬申请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重点保护,例如张德宏大墓和古墓群,其他古墓葬就地保留。
妥乐村的村落格局是该村物质空间构成的宏观体现,保护和继承山水村寨的格局,强化环村山水绿化带与村庄结构的关系,强化道路和沟渠的走向,强化主要建筑群位置以及外部空间。对于妥乐村整体村落格局保护,必须采取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措施,对村落整体格局和环境进行保护与控制:一方面对体现妥乐村传统空间特色的要素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对影响妥乐村风貌特色的新建因素实施控制与引导,从而达到保护与发展的整体协调。
妥乐村整体风貌主要由村落建筑、道路、街巷、古银杏林、山体、水体和耕地组成,规划对村落的整体风貌进行保护和控制,对村落的建筑统一采用木材质结构、小青瓦坡屋顶,对建筑高度严格进行控制,防止建筑对村落的整体风貌造成破坏,对道路和街巷进行硬化,但路面的材质、色彩应与村落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对古银杏林、水体、周边山体应按照本规划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控制,不得对村落的整体风貌造成破坏。
(1)保护村落传统范围与轮廓:村落建设不能无序蔓延、新建区应与核心区有景观隔离或缓冲措施。
(2)护村落传统肌理与风貌:维持各街巷的分布、走向、宽度、空间节点等不得改变;保护街巷的传统风貌,包括其界面、铺装材质与形式等。
(3)要保护巷道两侧界面的虚实关系,不得随意在原有实墙面上开凿门洞、窗洞,也不得随意堵塞原有门洞、窗洞。核心保护范围内传统巷道的保护包括村巷格局、铺地形式、建筑立面的连续性三个内容。
(4)维持公共空间的传统形态与功能:采用分散的、小规模的、多样化的开放空间形式。公共空间内建筑小品的布设在风格、材质、色调、体量等方面与周围环境协调。
(5)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并结合现实的可行性,进一步整理和塑造一般性街巷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并强化街巷、空间的标志系统。
(6)村庄耕地是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村庄内耕地的保护,村庄建设沿现有肌理往空地处发展,避免侵占耕地。
(7)维持村落主要天际线:根据村落整体风貌特征分析的成果,控制建构筑物的高度,主要植被的种类和位置等。
(8)建筑格局和风貌的具体保护控制措施详见建筑的保护措施。
1、现状建筑分析
现状建筑多为居住建筑,有少量的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
现状建筑层数以2层为主,部分建筑层数为3层及以上。
现状建筑中,历史建筑主要指木材质结构、小青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民居建筑和公共,大部分建筑均为传统风貌建筑,有少量砖混材质的建筑建筑外表面通过包木头的方式进行改造的建筑定义为较协调的建筑,极少数砖混材质的建筑和与当地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定义为不协调建筑。
现状建筑整体质量较好,部分建筑质量良好,少量建筑质量较差,,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约占总建筑的28%,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约占总建筑的48%,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约占总建筑的24%。
2、建筑分类保护和整治
妥乐村的建筑整治依据其历史价值、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将现状建筑的保护分为五类,分别为修缮类建筑、改善类建筑、保留类建筑、整治改造类建筑和拆除类建筑。
修缮类建筑
修缮是对建议历史建筑所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对于此类建筑,不允许改变这类建筑的外立面原有的特征和基本材料,必须按照原有特征、使用相同材料进行修复,凡露明可见部分均应使用与原有建筑材料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进行局部的修复,做到修旧如故,并有可识别性,且做好详尽的修缮纪录,防止大拆大建和大面积的更新。对于原有构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或历史上干预形成的不安全因素,允许调整结构,包括增添、更换少量构件,改善受力状况。凡是有利于古建筑保护的技术和材料均可采用,但具有特殊价值的传统工艺和材料必须保留。修缮应是可逆的,即加建部分、改建部分、构件更换部分都应可以去掉而不损害原有的部分。建筑内部可以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厨卫设施,从而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的和谐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任何改造措施都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不得改变建筑外观和院落内的格局。
改善类建筑
改善类建筑是指对于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和修缮外观风貌特征,特别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和装饰,其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条件,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
保留类建筑
保留类建筑主要是指对于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的其他建筑,其建筑质量评定为好的,可以作为保留类建筑。规划亦需对其进行保护。
整治改造类
整治改造类建筑主要那些与传统风貌不协调或质量很差的其他建筑,建筑结构损坏或采用影响传统风貌的材料的建筑,规划对其进行建筑加固维修,但应严格保持建筑原有型制与形式。对于质量较好,立面完整,没有采用破坏传统风貌材料的建筑,可维持现状,进行适当除虫、清洁,视损坏情况及时加固,加强日常维护与监控。对于质量较为完好,建筑局部损坏或采用影响传统风貌的材料的建筑,对于建筑立面经过了改动和采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的建筑,要对其立面进行整治,力求恢复其传统风貌,整治中要采用传统的手法和材料,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对于主体结构大部分已损坏的建筑,根据其历史价值、重要程度、损害程度等因素,可采用遗址保护或原样修复。如要原样修复,必须要根据现有的相关资料,对原有建筑遗迹做深入的研究,按照原有的形式,使用原有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的接近历史原貌。建筑内部设施和空间布局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做相应改动。
拆除类建筑
保护区内的建筑,如视觉影响严重,不易通过整治的方式而达到和传统风貌协调的目的,且价值不大,要选择拆除的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在短期内无法拆除的,应暂时维持现状,等条件成熟时拆除。逐步拆除重要传统建筑院落内临时搭建的厨房、厕所等建筑。村内的违章建筑,可以结合村落的整治,逐步拆除。
3、建筑高度控制及视廊保护
(1)建筑高度总体控制
妥乐村历史建筑绝大多数为一层,少数为二层,本次规划规定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高度保持现状。
核心保护范围新建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二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米,建设控制地带新建建筑层数不得超过四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3米,且新建建筑不得遮挡后面的建筑,不得破坏传统街巷格局、空间尺度,不得遮挡古村落与周边环境要素的视线通廊,并应符合相关的规范。
(2)传统建筑四周建筑的高度控制
在统一高度控制之下,同时要保证传统民居等重要历史建筑周围环境保持传统风貌,这些建筑四周建筑的高度,应根据视觉等方面的要求另行规定。
(3)视廊保护
保护妥乐村的各条巷道的视廊,保证这些视廊的效果;保护周围山体的绿化和古银杏林,保护村庄周边的田园风光;保护从古村寨欣赏妥乐村的视觉效果;保护从山的对面欣赏妥乐村的视觉效果。
在原遗址遗迹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历史资料,遵循原有样式,对路氏祠堂和古驿道进行历史原貌恢复,以丰富妥乐的历史文化内涵。针对瓦厂遗址在原址上建设艺术家工作站,丰富妥乐的现代文化内涵。
古树名木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被誉为当代文物的活化石,其所蕴藏着的丰富政治、历史、人文内涵资源,各种传说、故事,让这些绿色瑰宝及其人文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对丰富人文环境、科学研究、弘扬生态文化和开展旅游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妥乐村的千余株古银杏其科学与保护价值更是不言而喻。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残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种子作干果,叶、种子还可作药用等等,可谓是全身是宝。
在一代代勤劳而朴实的妥乐人的精心呵护下,这千余株的古银杏被很好的保护了下来,而且生长良好。为更好的保护好妥乐的古银杏资源,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相关的保护规定及文件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定古树、大树和名木的保护性规定和相关文件,使对妥乐古银杏树以及其他古树名木的保护有据可依。
2、完善资源档案,实行动态监测
在普查的基础上,对妥乐古树名木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资源档案。要结合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妥乐的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3、发布保护名录,设立保护标志
依据普查结果,向全社会公布古树名木名录,并对每棵古树名木设立保护标牌和石碑,明令保护。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复壮管理
根据妥乐古银杏生长情况,制定和采取复壮管护措施,确保其健康生长。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妥乐古银杏树的复壮技术研究,为其复壮管护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5、培育后备资源
在保护妥乐现有古树名木的同时,积极开展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工作,增加古树名木的后备资源。可将妥乐古银杏景区入口处的平坦农田改造为苗木基地,进行银杏树苗的培育。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妥乐古银杏树的宣传力度,使景区人民和广大游客了解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古树名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7、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成效
在盘县政府、石桥镇政府、林业管理部门以及景区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落实职责,明确任务,具体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签订保护管养责任书,提高保护管理的成效。
村庄内现有古井4口, 2口古井保护较好,2口古井被用水泥覆盖,4口都在使用,根据历史资料恢复4口古井。
妥乐村内古井的水源都为山泉水,保护水源,首先是对现在使用的这口古井,改善周边环境,用青石板铺地,并在周围植花种树,形成村落内部的一处景观。对外观被破坏的2口古井进行修复,用青石板等传统材料进行修缮、复原,同时整理周边环境,做到卫生、无污染。
妥乐村内沿着妥河由南向北分布有2座古石桥,分别为上下马桥,已有几百年历史,是古代茶马古驿道的必经之处,两座古桥现保存较好。规划主要对桥身进行维护加固,并对内部壁画的维护更新,同时整治桥体周边环境,形成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边界要素,打造传统景观风貌节点。
规划范围内现存的一座古墓为张氏大墓。其规模宏大,除了墓主人的墓外还包含他两个妻妾的墓。古墓原始格局清除,墓碑保存完好。院墙石块在“破四旧”被拆除,院子龙门为劵拱为整石雕刻,墓碑保存情况较好,小部分有风化现象,墓顶有一个直径35厘米左右的盗洞。规划:加强对古墓的保护,对其本体进行修缮。做好周边绿化。
妥乐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故事及其传说、歌舞及乐曲、传统祭祀活动、民间娱乐和文化空间,和村落物质文化一样,必须加以保护、挖掘、展示和利用。
1、对语言、故事及其传说、歌舞及乐曲、传统祭祀活动、民间娱乐等类型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措施
(1)建立专门保护和研究机构;
(2)加大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投资力度;
(3)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内涵,并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4)建立非物质文化展示平台,健全展示体系;
(5)重视对村民的保护。
2、对文化空间类型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对策
文化空间保护包含特色文化空间布局和空间布局形成因素等方面的内容,保护历史文化空间就是要使古村落特有的传统历史文化、格局得以保护、继承和发扬。
(1)避免开发性的破坏。
为了接纳更多的游人,不适宜地利用村落文化空间修建宽阔的活动场地和旅游接待设施,破坏了原有古村落的意境和纯朴。
(2)避免生活性破坏。
居住在古村落里的居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与攀比使他们对旧宅、活动空间持全盘否定态度,当他们从事经营或出外打工有了积蓄后,便想翻修原有住宅,或新建现代住宅,建设现代化广场,这种做法是对传统村落整体环境的破坏,必须制止。
(3)避免自然性破坏。
主要是风雨侵蚀和洪水、泥石流、地震、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以及白蚁、蛀木蜂等对空间构筑物的破坏。
1、优势:
(1)妥乐村自然生态保持完好,森林覆盖率高,拥有独特的千年古银杏树群资源,环境宜人。村内现存传统元素较多,村民大多保持故有的习俗。是外来游客享受独特乡村旅游的理想场所。
(2)妥乐村从2011年开始进行盘县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交通通达性较好。
(3)“诗画妥乐”雏形显现
妥乐村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了其独特的村落魅力,除了普通游客之外,多年来还持续吸引了大量的摄影师、画家、文学爱好者到采风创作,经本次调研的总结,艺术创作的氛围很浓,“诗画妥乐”已经具备雏形,这是一个可以塑造鲜明特色和世界级的品牌,妥乐人民摸索了多年,只是还欠缺全面宣传,打造品牌。
2、劣势:
(1)妥乐村从2011年开始进行盘县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在风景名胜区建设过程中,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风雨楼和公厕等服务设施,新建的游客服务设施的风格和村落的整体环境不协调,对整体风貌的影响也较大。
(2)在村庄大力发展旅游的前景下,村民也积极参与,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家乐,但是现状农家乐的开设没有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存在基础设施差,污水横流,用电杂乱等安全卫生隐患严重,而且对传统的建筑和村落格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3)作为传统村落来说,村民对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导致部分传统元素的流失。
妥乐村从2011年开始进行盘县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农业依然是原始传统耕作方式,传统文化资源没充分挖掘,没有以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根据妥乐村目前经济状况,定位为以旅游业和银杏树种植及深加工产业为龙头,以观光农业和妥河观光及垂钓为辅的体验式旅游胜地。
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特点。通过有效的保护妥乐村丰富而珍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村庄在保持传统风貌、传承悠久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深度挖掘特色旅游业,从而带动村庄经济、建设整体发展。
1、产业调查
(1)妥乐经济状况现主要靠第一产业的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麻类、芝麻及其他油料作物;林业方面只有零散的几处梨树、桃树等,现主要为银杏果,近几年来,该村村民在银杏业方面的收入年年增加,今年每户人家仅此一项收入近2000元。
(2)第二产业方面,妥乐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与石材资源,并且为优质的有烟煤,但为了维护古银杏树的正常生长,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村里从古自今祖祖辈辈均未在妥乐这片土地上建矿采煤,周边煤矿设在此处的一处通风洞,也早已被强制关闭。所以妥乐现在基本上没有第二产业的发展。
(3)第三产业现主要为旅游业、餐饮等服务业,但还是在开发建设阶段,餐饮为低档次的农家乐,住宿设施很有限。
2、产业布局
在本次规划中,以村庄整治开发为契机,以旅游业和银杏树种植及深加工产业为龙头,以观光农业和妥河观光及垂钓为辅,带动整个一、三产业经济发展。
(1)第一产业:首先,要推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不再开荒建设新的耕地,并逐步减少耕地面积,同时选用优种,运用科技,提高耕地产量;其次,以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辅以养殖业,以游览为依托,以服务为导向,强调参与和体验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景区内第一产业的发展,既可为当地村民带来相对稳定的经济收益,又可为游客提供绿色果蔬采摘、耕作等参与及体验服务,使游客乐而忘返。
(2)第二产业:村落内不得发展第二产业。虽然现状村落内的第二产业已被取缔,但今后仍应对第二产业进行严格控制,严禁其进入传统村落保护范围,传统村落周边也应限制其发展。
(3)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人员多,能够使村民直接受益,有利于当地致富;只要规划管理得当,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也远比工业、矿业和农业要小。
3、产业分区
古村落观光旅游产业区:妥乐村自然格局和历史格局保存尚好,拥有独特的千年古银杏树群资源。村内现存传统资源丰富,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发展古村落观光旅游的绝好佳境。规划建议妥乐古村落在保存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古村落观光旅游,打造古村落旅游观光产业区。
观光农业旅游产业区:妥乐村背山面水,村落面朝传统农业风光较好的田地区域,规划建议保留传统田园农业,打造以观光农业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产业区,辅助古村落观光旅游产业区的发展。
旅游产业提升区:利用遗址遗迹设置艺术家工作站,增加古村寨现代文化内涵。由此改善当地经济环境,产生旅游影响,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扩大就业,塑造妥乐古银杏风景区体验式旅游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偏爱度,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体验式旅游及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
妥河观光及垂钓区:利用妥河及沿岸地带,开发滨河游览、垂钓休闲等项目。
妥乐村在《盘县石桥镇总体规划(2009-2025)》中的定位为中心村之一,妥乐村以其独特的古银杏旅游资源,其功能定位为旅游服务型村庄。
妥乐村境内有全省最多的古银杏树群,全村有1450余株古银杏树,妥乐村因古银杏树多,保存完好,集中连片且与村寨融为一体,在世界上十分罕见古,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己逐步开发,并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其他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结合,随着各级主管部门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不断提高,旅游业将成为妥乐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因此,妥乐村传统村落的发展总体定位为:立足于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妥乐“树伴人家”的独特文化为核心竞争力,以古村落为载体,以古银杏生态资源为特色、民俗文化体验为时尚、科普探索休闲为发展,把妥乐村打造成集古寨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科普探索休闲于一体的,怡人的生态度假村庄。
村落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一轴、一环、五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其中:
一心:是位于用地中部传统建筑和使用功能比较集中的传统古寨核心。
一带:是位于用地东侧,以妥河为依托的妥河田园景观带。
一轴:是依托主要道路和现状村落布局发展形成村落发展轴。
一环:是由用地周边两侧山体形成的山坡树林培育区构成,因村落内部地形总体呈峡谷状,两边高中间低,用地南北两侧可利用用地狭窄,空间上形成了外围山坡树林景观环。
五区:分别是综合服务区、田园风光保持区、公共服务区、艺术家工作站渗透发展区和古村寨树屋核心区。
古村寨树屋核心区:位于用地中心,是传统建筑和使用功能比较集中的区域,将来作为游客观赏村寨和传统建筑的主要区域;
综合服务区:位于用地北部,是现在游客服务中心所在地,将来仍然作为游客集中和疏散的主要场所;
田园风光保持区:位于用地东侧,妥河旁边,现状是妥乐村耕地较为集中的地点,将来对其进行保护改造,作为田园风光观光保持区;
公共服务区:位于用地中南部,包含村委会、医务室和村民活动中;
艺术家工作站渗透发展区:位于用地南侧,将来在瓦厂遗址设置艺术家工作站。
多节点:分别是游客服务中心、张氏四合院、树王中心广场、路氏四合院、公共社区中心和艺术家工作站等。
1、古村落北部作为入口服务区,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
2、在古村落南部作为村落发展用地,在瓦厂遗址设置艺术家工作站,在村委会周边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和医务室。
3、在规划用地南侧设置一个新的寨门,其主要作用是更加合理的管理传统村落。
4、利用用地西侧西来寺旁现有耕地,对其进行保护改造,作为田园风光观光体验区。
5、在用地中心,传统村落和古银杏树集中区域,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并且恢复路家祠堂,作为游客观赏妥乐村层层叠叠的传统建筑的主要区域。
6、沿妥河进行环境景观整治,形成以妥河为主的景观观光垂钓游览游线。
7、在村落内部组织优化游览路线,并沿线设置手工艺展示、特色餐饮、纪念品销售等旅游服务设施。
8、保留现有游客服务中心、村委会、公厕、风雨楼,并对其进行整治改造。
9、对现状集散广场进行景观改造和优化,使其更具有使用和景观价值。
10、在用地南部新增垃圾收集点,为村落环境整治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
1、现状
妥乐村对外交通为乡道,路面宽度为8-10米,为水泥路,路面情况较好。连接妥乐与小冲的村级道路,路面宽度为5-6米,,为水泥路,路面情况较好。妥乐村内的步行道主要为豆瓣石和木栈道,宽度0.8-1.2米,与整体风貌较协调。
2、规划
(1)将乡道的路面提升为沥青路面,增加其通行的舒适度。
(2)规划要求外来游览车辆不能进入核心保护范围,在核心保护范围内统一设置电瓶车游览系统,为外来游客服务。
(3)在古村寨中南部村委会对面利用空地设置一处文化广场,广场内部设置部分停车设施供村落内部村民使用,游客集中使用核心保护范围北侧设置的大型停车场。
1、用水量预测
妥乐于2000年2月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根据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基础工程设施规划的相关文件,针对旅游区的用水标准,同时并考虑旅游区当地年降水量较丰富的实际,得出妥乐所需日用水量为250m³/日。
2、水源地选择
妥乐境内有南冲河支流妥河流,更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该地区给水工程的修建创造了天然的水利资源条件。由于受到气候、季节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妥乐村年降水量可保证山体自然林带植物所需水分的正常供给,地表径流水则自然依地势排入妥河。村寨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主要由地下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组成,据县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妥乐村内大大小小的泉眼共计200余处,其中较大的泉眼就有近30余处,泉水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可供给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在未来妥乐的给水工程中,完全可以供给村寨内的各个用水设施用水需求。同时还可以减少因给水工程开挖所带来的土方施工影响和经济费用,但由于妥乐所在位置地质条件多以煤层为主,以及附近煤矿的开采造成地表水的污染,因此在有水源但因开采煤层而污染的地段,应建议多以远处引水供给为主的方式,尽量减少使用煤矿区段水源。同时还应对村内煤矿经营和煤炭废水问题进行有效的的综合治理,提出可行性方案。
3、给排水方式
(1)给水
根据妥乐村的自然地形地貌条件和村民传统的给水方式,规划建设村落内的给水方式主要以泉水的方式通过水管自然给水为主。生活用水在现有居民给水系统的基础上做改造。绿地给水采用就近取水的方式,开发村落的水井,把水井园林化、景观化处理,既可做景观水池,又可蓄水作为浇灌用水水源点。
(2)雨水系统
公共设施用地内部雨水采用暗沟和明渠相结合的形式自然排放;村落内的雨水排放主要分为来水量大的地段采用明渠收集排放,汇水量小的区域采用随地面自然排放。雨水最终排向妥河或洼地。
(3)污水系统
综合来看,村落内的污水产生点主要是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将来开发旅游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最终排入污水管排出村落。严禁以自然形式排出或者排入河流中。
4、水源地保护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居民生活用水水源必须设置保护区予以保护。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m的范围内,不得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并且妥河也是南冲河上规划的大型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所以也应符合相关水库保护的规定。
1、负荷预测
根据规划建设后的村落居民日常用电、年游客容量、最大日容量、村落用电设施等来预测,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近期取250KWh/人•年,中期取400KWh/人•年,并参考其它若干村落的情况,来确定村落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村落内的电力负荷主要由旅游设施用电、游客住宿用电、居民生活用电组成。负荷预测按不同符合类型分别计算,详见下表:
表10-1 规划区负荷预测表
负荷类型 |
负荷指标 |
最大负荷 |
游览设施 |
100KW/Ha |
130KW |
居民生活 |
1KW/人 |
180KW |
游客住宿 |
1.5KW/人 |
654KW |
合计 |
约950—980KW |
2、电源变电站
村落内规划建设电源变电站:在村落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边建边退的方式,随着居民的搬迁和村落服务设施的建设,用电量基本能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建设过程中把现存的三个变压器变成一个最大负荷为1000 kva的变电站。
3、电网规划及线路敷设
考虑到村落地形地貌,规划村落内电网主要以地下电缆环网敷设为主,埋入地下深度为60CM处。村落内逐渐取消采用架空方式输电。村落内外围的线路可采用架空形式,设置高压走廊,走廊内宜作为农田或绿地,但不应种植高大乔木,走廊宽度及环境要求应符合有关法律和规程规范要求。电压380/220伏的电力电缆均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
4、室外亮化系统规划
村落内室外亮化主要是游客接待中心、传统建筑、村落内的步道路和车行道及水系旁道路的亮化。古银杏群、稻田景观和步行道以草坪灯和射灯为主,草坪灯满足游览的照明,射灯主要表现节点上的银杏树之美。车行道的亮化以庭院灯为主,庭院灯杆高4.5-5米。主要是满足晚上游览照明的需要。水系旁的道路以草坪灯为主,满足晚上游览的需要。室外亮化系统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户外路灯及景观照明电源由附近配电箱提供。具体位置及出线回路待进一步设计完成。室外照明要减少光污染,路灯线路采用铠装全塑电缆直埋敷设。
5、规划实施建议
规划期内应逐步实现能源结构优化,提高优质能源(如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普及、扩大用电领域的同时,居民生活、旅游接待等用户应注意高效用电,应切实注意节约能源问题,提倡节约用电、高效用电、提高市民的节能意识。
妥乐村现状电信设施较完善,能够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和旅游开发的需求,本次规划不对其进行过多要求。
1、环卫设施规划
(1)规划指标: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指标按国家环保局编制的规定执行。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近期(2020年)80%,远期(2030年)100%。机械清运率为80%。
(2)垃圾收集点规划
妥乐村新增消防车道旁新设一处垃圾收集点,收集村落内垃圾运至村落外集中处理,相关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定期收集。结合各垃圾收集箱等环卫设施,由相关管理部门定期收集、清运垃圾。规划着重对妥乐村内的各宾馆、农家乐、山庄等产生生活垃圾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中压缩处理后再转运至村落外垃圾处理场,实现村落垃圾无害化处理。
(3)公共厕所规划
核心保护范围内部共有现状公共厕所7个,根据规划具有需要新增设3个公共厕所,分别设置在艺术家工作园、村委会、南侧寨门处。
(4)垃圾箱设置
在村寨主要步道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箱,设置间距为50-100m。
(5)垃圾处理场
规划区垃圾运往最近的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处理。
2、生态及环保规划
(1)生态建设以加强绿化为重点,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对自然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绿色植被的保护,绿地系统的建设,大气环境的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2)按照国家有关大气环境保护规定,该地区执行空气环境质量一级保护标准。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小于0.05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小于0.06克/立方米。
(3)声环境治理
妥乐村主要噪声主要为白天游览人群所产生,这些可以通过管理措施来进行控制。
1、消防规划
(1)消防安全控制:新建房屋必须满足防火间距提高建筑的耐火等级,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防火规范,并同时完善消防设施。
(2)增加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大力宣传安全用电,切实消防电气火灾隐患,减少经济损失,使电力彻底为社会作好服务。
(3)消防重点保护规划:妥乐村对保护区内民族特色突出,保存完好的居民划为重点保护对象,制定保护措施。
(4)消防装备规划:村内配置机动消防泵,通信设备、消防器材、个人防护装备等。
(5)山林防火:妥乐村作为传统村落应特别注意古建筑、古银杏群、山体防火,与林业部门联合建立山林消防队,加强巡视及防火、灭火工作。
(6)社会消防组织规划:配备专职消防员,并在当地群众中设义务消防员,并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操作训练,加强对广大群众消防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防火警惕性及灭火的知识与技术,提高防灾意识及自救能力。
(7)村庄农户居住较拥挤,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妥乐村靠专业队伍救灾的可能性不大,故规划要求做到:
A、村庄消防整治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大力开展消防工作的宣传,尤其要加强老人、儿童的安全教育。
B、组织村庄义务消防队,加强巡逻和监督。
C、利用村的通讯设施建立村庄消防报警网络。
D、河道河水作为天然水源,同时设置消防水池,兼做景观使用。
2、抗震防灾规划
妥乐村属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规划为了增强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工程以地震烈度为6度为抗震设防标准。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适当间距,同时留出2个集散广场,以利震灾时居民疏散。结合现状设施,将一处紧急避难场所设置在树王广场,另一处为村委会对面新设的文化广场。
3、防洪工程规划
在妥乐村内部的河流较小,不会产生洪水的问题,并且山体的植物覆盖情况较好,也不会产生山体滑坡的灾害。
在妥乐村的外围范围,政府将建设一大型水库为方便居民农田灌溉及观光旅游等。整个水库跨越石桥镇、民主镇、乐民镇,并设有一大型水坝。此水库也是妥乐附近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并且在关键时候可妥乐村的防洪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病虫害防治(以银杏为主)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干形美、材质好、果可食、叶可药用,可谓周身是宝。银杏病虫害的入侵,给广大林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银杏几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苗木茎腐病:多发生在1-2年生实生苗上,苗木受害后,在苗木根颈处皮上出现一圈紫红色,随后转为皮干枯,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选择排水好的苗圃地,提高播种量,播时施足基肥,4月下旬搭棚遮荫,避免太阳强烈照射。发现病株后立即除掉,用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1次,连续2次。
叶枯病:发生在7-8月,受害植株开始在叶片的边缘由部分黄色变成褐色坏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边缘,出现褐色或红褐色的叶缘病斑。以后病斑逐渐向叶基延伸,使整个叶片变成褐色或灰褐色。防治方法:2至3月施足基肥,4-7月勤追肥;或在5月底以前施多效锌肥或硼、锰、锌等微量元素混合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用25%-50%的多;菌灵粉剂500-800倍液喷雾;发病盛期用50%的退菌特800-1000倍喷雾,间隔15-20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
金龟子:主要是成虫危害;定植1-2年的幼树,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树展叶期,金龟子晚上出来食叶危害,白天躲在幼树根部。防治方法:如危害严重可在晚上用1500-2000倍的敌杀死溶液喷雾,如仅个别植株受害,可在晚上进行人工捕杀。
大蚕蛾:以对银杏的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叶片,4-6月间银杏叶片幼嫩,其幼虫大量取食叶片。防治方法:在4-5月幼虫刚羽化成群集性时,用50%敌敌畏1500倍液喷雾,或用90%晶体敌白虫1500倍液喷雾。如4-5龄以后,用药量加大,用50%敌敌畏500-6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超小卷叶蛾:危害时间4月中旬至6月中旬,以幼虫危害严重,刚羽化的幼虫,经1-2天后蛀入嫩梢内危害,会造成被害枝梢枯死,幼果脱落,损失极大。防治方法:在幼虫刚孵化未蛀入枝梢前或幼虫从枝梢内爬出卷叶时进行喷杀。以敌百虫(90%):敌敌畏(80%):水=1:1:800-1000进行喷雾,也可用1500-2000倍敌杀死溶液喷杀。
家白蚁:受害症状是开始出现枝叶枯黄,顶端干枯,植株挂果极少,危害严重的植株,造成树干空心,全树枯死。有家白蚁的树,可在树皮上观察到工蚁和兵蚁外出觅食留下的细小土粒筑成的蚁路。防治方法:将主干钻通深入蚁巢施药,钻孔部位在羽化孔下方离地面15CM处,35度倾斜钻入权专。深度大于主干半径。清除钻孔内木屑,用胶囊喷粉器向孔内喷白蚁药(常规配方+10%灭蚁灵),每洞喷20-25G,喷后用废纸或泥土堵塞孔口。
妥乐村从2011年开始进行盘县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做了详细的《贵州盘县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2020)》,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推多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于2014年做了《妥乐古银杏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方案》,这两个规划设计方案都对妥乐村的旅游发展提出了详细的可行性方案,本次规划在以上两个规划设计方案基础上对景点组织与旅游线路进行优化。
景点组织
主要景点包括:西来寺、上马桥及上马桥井、大富井、下马桥及下马桥井、路氏祠堂遗址、路氏合院1号、路氏合院2号、路氏长屋1号、路氏长屋2号、路氏长屋3号、树王广场、古驿道、张氏三合院、龙井湾、张氏大墓、艺术家工作站。
旅游线路组织
游客服务中心→上马桥及上马桥井→西来寺→大富井→下马桥及下马桥井→树王广场→路氏长屋3号→路氏合院2号→路氏祠堂遗址→路氏长屋2号→路氏合院1号→路氏长屋1号→古驿道→张氏三合院→龙井湾→张氏大墓→艺术家工作站
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近期主要指 2015-2020 年,远期为2021-2030 年。近期内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先保护后发展,主要是积极筹划,全面启动,探索保护模式;远期主要是完善保护工作,最终达到全面保护妥乐传统村落的目的。
本规划近期为 2015-2020 年。近期保护规划重点范围为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加强非物质文化的展示
建设艺术家创意中心,传承人负责传承教育。
(2)村庄入口片区的设计
对村寨入口及重要历史环境要素进行设计。
(3)道路交通设施建设
改造妥乐村内部道路,对村庄内部已破坏的游步道应复原修复,村庄内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可对于高差较大的地段要增设台阶等。
(4)基础设施改善
完成排水暗沟或排水管网的建设;完善优化供电、供水设施,整治村内的环境,改造对村落风貌及布局影响较大的建筑物、构筑物。
(5)生态环境整治
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池、公共厕所,改善村庄的卫生条件;有条件的村民,建议建造沼气池,发展沼气等生态能源。
妥乐村重点保护类建筑严格按本规划中制定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妥乐村现状保留类的建筑按照本规划中制定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远期发展用地中的整治改造类建筑进行建筑加固维修,对质量比较差,对村庄整体风貌影响大的建筑以及危房、简易搭建的建筑及附属用房进行拆除或拆除重建。对村庄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1、制定保护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文件,根据本次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制定《妥乐村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及具体实施细则》,把保护的要求和措施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通过地方立法程序,完善妥乐村的保护工作制度。
2、制定村规民约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并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村规民约”,有利于形成居民在传统建筑保护工作中的自我规范意识。
3、制定合理政策
妥乐村的保护和未来发展,必须依靠合理而有效的政策,得到社会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吸收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引导居民和社会各方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4、明确规划性质
明确《盘县妥乐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是妥乐传统村落进行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性文件,一经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对妥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起强制约束作用。
1、建立保护机构
由相关部门牵头,组建“妥乐传统村落保护小组”,负责常规管理、保护历史建筑、实施保护规划,及时纠正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
2、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妥乐村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即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形成、空间格局、巷道尺度、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的构成要素,延续历史文化环境。贯彻“分类保护、积极修缮、严加控制”的工作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继承历史遗产,加强文物保护。
(1)建设单位在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具体规定要求,依法取得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设计单位应当按照保护规划中规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2)在保护规划范围内不得有下列行为:
A、违反保护规划进行拆除或者建设;
B、改变保护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功能;
C、突破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违反建筑体量、色彩等要求;
D、破坏妥乐村寨内保护规划确定的建筑布局和街巷肌理。
E、其他不符合保护规划的行为。
(3)对妥乐村传统村落内的历史文化的建筑,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分类保护和整治:
A、不可移动文物依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护;
B、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按照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进行保护;
C、其他建筑应当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整治。
(4)对妥乐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环境要素和建筑,由县人民政府统一确定设置保护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非法移动、拆除保护标志。
(5)对妥乐村传统村落内的消防设施、通道应当按照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因保护的需要无法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规范的,公安消防机构和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制定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
(6)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不得违法拆除、改建、扩建。
(7)对妥乐村传统村落内须修缮文物或建筑,应报修缮方案经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乡政府审批实施。
3、鼓励保护行为
对妥乐保护做出重要工作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荣誉或者一定的经济奖励;对违反妥乐村保护条例的单位或个人,按相关规定给予严厉惩罚,情节严重者,按国家有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
1.、设立专项基金
设立“妥乐传统村落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付保护、宣传、研究等费用,并用于前期相关工作的启动。
2、多方筹凑资金
利用灵活的市场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筹资。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公司企业捐助资金。
3、用好相关资金
严格控制好国家财政性拨款、地方财政拨款、集体单位和社会赞助等资金。
为全面保护妥乐村传统村落,并促进其旅游的发展,维护并发展其社会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证妥乐村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以下措施及建议:
1、本规划批准后,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建议成立修复妥乐村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由有关专业人士,各部门领导家委员会组成,负责监督和保证本规划的实施。
2、加强宣传,提高各单位、部门和居民对妥乐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增强自豪感。
3、制订政策,调动居民修复改造的积极性,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在民居保护方面做得好的房主,政府应优先安排其用于旅游经营、服务。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村寨保护与整治的资料库,对村寨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制订出各级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和修复方案和编号。
5、村寨的保护是公益性行为,而非开发性行为,在奖金方面提倡“政府出一点,私人集一点”的模式,利用好国家财政性拨款,地方财政拨款,社会赞助和民居筹款等资金。